当食品专业的理论知识走出课本,遇上轰隆隆的番茄酱生产线,会碰撞出怎样的实践火花?2025年8月2日,食品化工系食品高24班的同学们集体奔赴番茄酱厂,开启了为期2个月的“理论落地+技能锤炼”实习之旅——这不仅是响应教学实习号召、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行动,更是一次让“课堂知识活起来”的沉浸式体验。
![]()
多岗位“轮岗打卡”
摸清番茄酱生产全流程
刚到厂区,在工厂技术人员的统筹指导下,同学们便“各就其位”,被分配到番茄酱生产的关键环节,全方位参与从原料到成品的每一步:
原料质检岗(3人):化身“番茄筛选官”,逐批检查番茄的成熟度、杂质含量,用专业标准守好番茄酱品质“第一关”。
地磅岗(3 人):紧盯每车原料数据,看似重复的操作,实则直接关联生产成本核算。
自动化卸料岗(3 人):近距离接触行业自动化设备,感受现代食品生产的高效与精准。
打标岗(9 人):为每桶番茄酱制作 “专属身份证”,日期、时间、批次缺一不可。
化验室岗(9 人):在实验室里深耕细节,用专业仪器把控产品核心指标。
外检岗(6 人):对成品进行 “终极考核”,从外观、净含量到标签信息逐一核查。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![]()
从原料筛选到成品出库,实习学生们在不同岗位上的忙碌身影,逐渐勾勒出番茄酱生产的完整脉络,也让课本里的 “生产流程” 变成了亲手参与的 “实战经历”。
实习 “真心话”
枯燥背后藏着专业门道
两个月的一线实践,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实操技能,更让大家对 “食品人” 的责任有了更深的理解。来听听他们的实习感悟:
@向进阳(地磅岗):“刚开始觉得每天称重、记数据特别枯燥,直到师傅说‘地磅数据差一点,成本核算就会偏很多’,我才突然明白 —— 这不是简单的重复,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责任。”
@马建会(打标岗):“打标签真的太考验细心了!每一批次的日期、时间、批次都要反复核对,只要错一个字,整批标签都得重新来。现在我做事情比以前谨慎多了。”
@迪娜拉(原料质检岗):“以前总好奇‘为什么有的番茄做酱,有的只能鲜食’,这次实习终于有了答案!师傅说‘好酱从选果开始’,这句话让我对‘原料把控’有了全新认知 —— 原来好产品的根基,从源头就定了。”
产教融合 “搭平台”
助力成长为行业需要的人
此次番茄酱厂实习,是食品化工系 “产教融合、知行合一” 教学理念的生动实践。学生在真实的生产一线,不仅把课堂上学的 “食品原料学”“食品质量管理” 等知识落到了实处,更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未来,食品化工系将继续深化校企合作,为学生搭建更多 “从理论到实践” 的桥梁,帮助大家在专业道路上稳步前行,成长为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高素质食品人。(图文/管成)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石城静悄悄,网课正热闹! ——食品化工系/建筑工程系线上课进行时...
